职 务:小编
职 称:
电子邮箱: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
科研方向: 由“服务支撑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定位和使命的变化催生改革驱动力■。广州电科院紧紧背靠城市大电网、直接服务生产,即是科研主体■、又是服务平台,体量规模适
由“服务支撑型”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定位和使命的变化催生改革驱动力■◆★◆。广州电科院紧紧背靠城市大电网、直接服务生产,即是科研主体◆■、又是服务平台,体量规模适中、区位优势显著,改革实践经验具有典型性★◆★◆◆■。该院负责人表示:★■★◆■★“关键是要平衡好生产、科研和产业■◆■★。平台化思维和多目标兼顾,这是对电科院管理团队统筹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同时,全面升级设备状态监测和评价中心,建成国内省会城市规模最大的在线监测系统,上线南网首个防内涝预警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线上自动推送差异化巡维计划准确率达98%★◆◆★■◆。与指挥中心有机融合,并按调度员标准常态开展24小时值班监盘,节假日和非工作时段设备状态有人■★★◆◆■“实时盯”。持续迭代监测◆◆◆、量测、运维等多专业数据融合分析算法,两年来通过设备监视发现重大运行缺陷20余起。“港口站10kV#1变低501开关分闸时间达340ms◆◆■★★,远超注意值和历史数据,初步诊断为开关机构卡阻★■◆◆★◆。该设备为一级保供电设备,建议尽快停电检查!◆■★★”今年度夏期间电科院状态评价中心监盘员孔令明敏锐察觉到可能存在拒动风险■◆★◆■,第一时间吹哨预警。后经停电检查确认隐患◆■■■★■,十五运一级重要用户停电风险及时得到消除★◆■◆◆★。“得益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过去设备监盘像大海捞针,现在能轻松捕捉到一些过去仅靠传统预试定检也发现不了的设备早期潜伏性故障■◆■◆★◆。”孔令明表示。
近两年,该局数字生产建设全面提速◆★,一批成熟状态感知技术得到规模化应用,设备运检模式随之发生重大调整。为有效应对新挑战■★,电科院紧扣设备资产全周期关键环节数智化,持续升级打造设备闭环管控中台,进一步强化其在生产业务关键环节的作用◆◆◆■。比如,依托电网管理平台统一数据底座◆◆■★,上线南网首个数字品控系统◆◆,已接入十余家供应商生产制造数据■★◆■★,实现监造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采取“线上监控+线下监督”,以及建立资产全周期后端发现共性问题向设计选型前端反馈的协同机制,仅2024年工作效率就大幅提升60%,发现问题也更加精准■■。
与网省公司电科院不同■★■◆,广州电科院始终坚持以直接服务生产为首要职责★◆,多轮改革后目前仍保留500kV变电站预防性试验和全局423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诊断性试验业务,并负责监督各变电运行单位试验规范执行,有力保持全局试验专业整体水平■■◆,一定程度上也避免核心业务脱实向虚。
在实验室筹备阶段,如何避免创新研究“纸上谈兵”,电科院给出了“双协同■■”解决方案★■★。探索设置两个委员会(管理和技术)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保障实体化实验室科研方向与生产所需紧耦合。比如,城市电缆技术与系统实验室是由该局输电管理所划转至电科院的创新前台单元,目前实验室主任仍由所负责人担任。“实验室的科研规划由两个委员会说了算■★◆■■★,电科院不干预具体的科研活动,而是更多作为中台角色供科研资源协调和保障■◆◆★。”电缆实验室技术总监黄嘉盛表示。今年◆■■★,在电科院的牵线和支持下★■★★,电缆实验室和北京怀柔实验室共同申报了500kV陆上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重大专项定向任务。另一方面,从党组织的角度将两个业务相近有一定交集的业务所和实验室进行融合。比如★■★★,高压试验所和电缆实验室建立联合党支部,又通过“区岗队■■★■■◆”多种形式组成跨部室的技术监督党员小组■■■◆,实现优势互补。现在◆◆■■◆★,全局输配电缆专业技术监督等职责也赋予电缆实验室■★■■,其在电科院大平台下面向主配网单位开展技术监督更加顺畅。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赵竹青)7月4日至5日,“十五五”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兴城召开★◆。会议聚焦果树科技前沿热点,加速培育果树产业新质生产力◆★★★◆◆,着力强化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
落实新公司法,一流内控体系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公司筹备期间,组建专班研究解读国资委科改政策和行业政策,调研新兴业务企业运转情况,讨论迭代完成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12类业务72份制度。充分用好外脑进行指导纠偏,针对财务、采购等高风险领域,吸收借鉴系统内以往发生过的典型审计问题★◆■◆★,指导优化流程设计。例如,在业务招待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督检查周期和范围■◆★。组织第三方专家开展制度实操性推演评审,查漏补缺。扎实的内控制度体系◆◆★★,为新致力公司起步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该局党委支持下◆■■★,首批36项改革探索性配套政策已于近期陆续出台◆■★,极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初创期如何鼓励创业团队走出去、消除后顾之忧,政策明确管制和非管制两个平台★◆“一视同仁■★★”,既保留他们正常双向流动的发展通道,特别对主动到公司创业的团队按参与重大改革经历予以履历加分。同时,在捋顺存量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基础上,如何让公司保持持久创新活力,更考验改革实践智慧■■。“还是要把新致力公司作为一个平台来看待,除电科院的成果在公司先转起来■◆,更重要的是吸引全局创新智慧在公司落地生长。◆★★■◆◆”广州电科院负责人说★◆◆■★★。新致力公司专门设置了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专门负责挖掘、链接各种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把基层一线的好点子好创意吸引进来◆■★■★★。通过建立定期柔性项目制,选聘全局优秀人才到公司创新创业,原单位减人不减资,且项目柔性团队个人及所在单位均能分档计酬■◆◆◆★★。■◆“改革红利要让大家好★◆,单位和个人都受益,源头活水才可持续★■。◆◆”首批双聘团队将在近期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正式启动■◆◆★◆。
本轮科改全国尚无统一范式,需摸索前进。广州新致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广州电科院今年新组建的平台,重点聚焦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主营业务是绿色环保电工产品产业创新。起步运作期◆■★★■◆,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要在体制机制上重点突破,解放思想★◆■★、大胆试错,是局党委赋予新致力公司的明确使命。”广州电科院负责人熊俊说★■◆★。建章立制打基础、错位发展稳起步★◆■、人财物机制有突破,是新致力团队定下的初期目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一直以来,广州电科院结合生产所需开展应用创新,在状态监测、电能质量等领域实践经验丰富。公司党组提出,要进一步拉大科研框架。针对过去创新投入“小而散■■★★★”、生产科研“无法兼顾”等问题,整合氢能中心★◆★■★■、试研院、城市电缆实验室等创新资源■★■★,组建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探索成立南网首批4个实体化实验室。比如,植物油和环保真空开关是广州电科院优势科研方向■■★,也是公司要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研究领域■■★,绿色环保电工材料及装备实验室正是在整合上述创新资源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在过去,绿色环保电工材料及装备研究团队成员分散在资产技术部、理化试验所等不同部门◆◆★◆■★,创新攻坚合力不足。“由于平时团队成员还承担不同性质的业务工作,属于‘兼职’做科研■★■◆。需要进行问题研讨时◆■★,往往只能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效果也不佳。”该实验室技术总监宋浩勇表示。现在研究团队已经从原来大量的日常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心无旁骛投入其中。日前★★,宋浩勇所在团队研制的220kV及以上植物油变压器成功入选2024年度工信部首台套装备■◆★■★■。
坚持错位和补位发展,体现特色。从赛道上错位,新致力公司主要聚焦电氢协同、植物油、环保真空开关等优势方向开展产业创新◆◆■★★■。从定位上错位■◆,新致力公司以机制创新为主要目的,为自主研发成果提供1至100的中试验证,与电科院有机衔接、紧密耦合★◆。从服务对象上错位,以产业创新为主,兼顾成果转化服务,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动能。与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重资产投入模式不同,新致力公司采取委托加工、中试及技术入股等多种经营方式◆■◆★◆。根据产品成熟规律,不同阶段也会调整经营策略。目前,中低压柔性变流和高品质植物油两条中试验证平台已经投产■◆,月产规模分别达300套和5吨◆■。新致力公司在成立4个月的短短时间★◆★■◆◆,已完成今年团队定下的3000万营收目标,与新加坡能源集团■◆◆★、秘鲁博路兹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党委始终牢记“标杆示范、创先引领”工作定位◆■■★,依托广州电网设备技术监督单位和科研主体——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实施一系列变革、设计一整套机制、出台一揽子举措,全面开启城市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发展转型新征程。
人民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赵竹青)近日,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9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火山地下熔岩管道,建立了我国首个“类月球地下空间”教学实习基地◆■。 “月球表面环境极端恶劣,而月球地下空间则因环境相对稳定而兼具科研与战略价值★■。…
为加强创新规划统筹,提供统一共性创新服务供给■★★★,电科院引入平台型组织建设理念◆■★◆◆。通过内设科技服务业务中台(创新发展部)★★■★◆,上线科技项目监控数据中台,为前台创新单元赋能,助力实现两个80%(实验室80%为科研人员★★■◆■、80%时间做科研)。比如◆★◆,氢能中心团队27人,人均科研经费300万■◆■◆◆,连续3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公司唯一专注电氢研究的机构。融入到电科院大平台后,虽然撤销了一个综合部■■,但撤部不减编,更重要的是为创新人员“松绑”,重复性接待性事项较以往大幅减少■■■■◆★,原来各业务所的软硬件平台向各实验室完全开放共享。在过去■■◆■◆★,到南沙小虎岛示范工程参访的人员络绎不绝■◆■◆,有时一周3至4次◆■★★,接待工作让张行和他的同事们★★“十分苦恼”。“背靠电科院大平台,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我们现在可以把精力尽可能多地放在组织科研上■★★★。◆★◆■★”氢能中心张行说到★■■■★。今年以来,电氢研究团队发布了《电氢协同发展蓝皮书》,中奥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又获立项,自主开发的百千瓦级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装置顺利投产。
该局党委提出,要加快释放生产组织模式变革红利,引导更多熟悉生产的优秀人才到电科院创新创业■★■■◆★。在政策支持下■★■★◆■,★◆“拉长板凳”和“拓展带宽■★”多项引才组合拳在电科院迅速落地。一方面,探索设置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员岗位,加快培育建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战略研究队伍。设立一级至三级研究员(最高岗级达23岗),以及一级至三级助理研究员。同时,符合条件的可直接聘任相应层级的研究员岗位■★■◆★。另一方面,在实体化实验室设置技术总监(20-21岗)、创新研发工程师岗位序列(17-20岗)★◆■■■◆。谢坚伟来自广州从化供电局,从事过配网规划★■★◆■、运行、检修多个生产岗位,是去年通过公开竞聘到岗的17名创新研发工程师之一。■■“过去是掌握痛点问题在哪里,现在到实验室可以把原来很多好的创新思路付诸实践★■,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创新岗位序列与现有岗位体系衔接,能够实现岗位序列之间横向流动。正是这种灵活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和宽松的科研环境■★★◆,让更多熟悉生产业务又有想法的青年人才勇于尝试、敢于“试错”◆■◆◆★■。此外,还充分用好公司各项揽才政策◆◆◆■■。到目前,电科院拥有公司战略技术(杰出)专家3人★★★、领军级专家6人★★、拔尖级专家22人,引进国家CC计划人才1人◆★、领军和拔尖人才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
公司党组出台科技创新“十新■◆★”行动以来,广州电科院积极答题★◆◆◆■。要找准实验室■◆★、业务所及新致力公司定位,分别聚焦基础★■★◆★、应用及产品创新■■■,有组织体系化做科研。过去,创新项目多以自下而上为主,现在上下要结合起来◆★★★■◆。“一个好的创新课题在立项前,我们还会审慎评估项目定位精不精准以及项目承接单位合不合适◆◆◆★◆。”电科院创新发展部经理苏海博表示。科技服务中心将组织第三方★■◆★,紧扣◆★“科学路线、工程路线及商业路线”三者综合最优,特别会从产业控制力和技术先进性角度对比分析■★■,根据四维象限评估结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项目全周期跟进。比如■◆◆◆,电能质量治理是柔性配用电实验室优势科研方向★◆★★■◆,经过十多年积累形成了并联型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和台区电能质量综合补偿装置多款明星设备。该实验室今年提出石墨烯电容器和3.3kV自主可控SiC国产器件两个重点方向。石墨烯电容器主要用于对现有治理装置小型化节能化改进,项目定位为产品创新◆■◆◆■,放到新致力公司更有利于从市场的角度来评判创新成效。目前通过公司横琴数字零碳共享实验室链接■◆,与澳门太赫兹公司达成合作研发意向。而3.3kV自主可控SiC国产器件研发■★◆★■,项目定位前沿基础装备创新,有一定风险但前景十分广阔,暂时放到实验室将获得持续稳定的支持,有助于加快实现由0到1的突破。日前该项目依托低碳高可靠城市配电网示范工程(智能电网2030专项)获得了近3000万经费支持。